全国售后服务专线:0416-5017627 人工模拟降雨专线:0416-5025189 自动气象站专线:0416-5017790 传真: 0416-2818809 公司总部: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-10栋 生产基地:辽工科技园零玖号 |
两类ENSO监测新指标业务应用见成效来源: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:2019年03月29日08:34 中国气象报记者宛霞报道 近日,由国家气候中心承担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多家机构协作的公益性行业(气象)科研专项“两类ENSO的监测、分析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”项目在京通过验收。 据项目负责人金飞飞教授介绍,该项目针对两类ENSO现象(即东太平洋型和中太平洋型,业务上简称“东部型和中部型”)制定了业务监测新指标,发展了动力学诊断分析新方法,研发了物理统计预测模型和动力模式预测相似误差订正技术,形成了国家气候中心动力-统计多方法集合ENSO预测技术,开发了非线性初始集合扰动新方法,同时揭示了两类ENSO对东亚气候影响新事实及其物理机制,完成了项目考核指标。 “通过该项目的研发,我们建立并完善了面向两类ENSO的监测、分析和预测业务系统,实现了业务运行,填补了我国两类ENSO监测预测业务的空白,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。”金飞飞说。 在成果应用方面,项目团队建立了ENSO监测、分析与预测(SEMAP)2.0版业务系统,并完成了系统向2.1版的升级。该系统发布的动力和统计两种预测产品每月实时在IRI/CPC国际ENSO预测大集合发布,主要指标预测技巧跻身国际先进行列。SEMAP2.1版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业务化运行,其监测预测产品在国家气象业务内网的“气候业务”版块中实时发布,提供图形展示及相关数据的下载服务。从实际应用看,该系统成功预测了2014年至2016年ENSO发展的“一波三折”,也成功预测了2015年至2016年冬季厄尔尼诺达到超强,为业务会商提供了重要的ENSO预测意见。 同时,项目团队研制的两类ENSO事件判别方法已经获批成为国家标准(GB/T 33666-2017)和行业标准(QX/T 370-2017),并对外发布。依照该判别方法,实现了两类ENSO的监测新指标在业务中的应用,并已在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实时更新,成为国家级和省级业务预测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。 (责任编辑:栾菲)
|